何潤生批公屋策略“五宗罪”
2012 年5月28日 星期一 《澳門日報》
輕視經屋不負責任 倡公屋私樓三七比
何潤生批公屋策略“五宗罪”
《公共房屋發展策略(2011-2020)》諮詢不足一個月,彈多於讚,議員何潤生列出“五宗罪”:名不副實、欠整體目標、誇大社屋需求、無視經屋強烈呼聲、以量制價不切實際。他提出了四項建議,最保守估計私樓、公屋比例應由現時的“八二比”調至“七三比”,即七成私樓、三成公屋。
“策略”無參考現況
何潤生指出,“策略”最大問題是沒有勾劃未來公屋的整體規劃及目標。社屋着墨甚大,經屋卻鮮有提及,似只為社屋發展鋪路,無視經屋對居民及樓市的實際作用。以社屋為主諮詢公屋政策,有以偏概全、魚目混珠之嫌,“策略”名不副實,應改名為“社屋發展策略”。
另當局輕描淡寫的抛出幾項原因,力陳無法評估公屋、私樓的潛在需求,做法不妥當,因當局掌握了所有數據,尚且不能、不願評估公屋、私樓需求,即公屋定位模糊,如何保障居民的住房需求、私樓市場健康發展?
何潤生稱,現時私樓約佔澳門整體房屋的八成三,公屋約一成七。在現存三萬二千公屋中,經屋佔七成五、社屋佔二成五,惜“策略”沒有參考現況,繼而定出未來公屋發展的目標及整體比例,必須矯正,按現況及未來發展,訂定公屋與私樓、經屋與社屋間的比例,當中可有保守、進取等不同方案供參考、選擇。他認為,最保守估計,公屋、私樓的目標比例可暫調升至七比三,“有比例先係一個負責任、有承擔的政策諮詢文本,冇目標又點叫策略?你話將來有十萬單位都冇用,冇比例即可能十萬個都係私樓?”
憂扼殺年輕人活力
何潤生分析,“策略”偏重社屋,主要以人口老化、住戶成員人數持續下降等為理據、支持,預計未來獨居老人會不斷增加,公屋將優先考慮長者需求,所以社屋需求必增。他強調,政府協助經濟能力較差的群體無可厚非,但未來的老齡人口都需社屋支援的結論叫人懷疑。
首先,政府暫未有任何數據能顯示未來老齡人口的自置物業比例,但已有數據指現時自置物業比率有七成多,受近年樓價狂升影響,上一代人的自置物業比例肯定比現在及未來的年輕人為高,“策略”卻把老齡人口需要的社會服務籠統地納入社屋需求中,硬說未來的社屋需求必大,此評估未必科學兼有誇大之嫌。再者,社屋對象是弱勢群體,澳門經濟持續向好、人均教育程度不斷提高,弱勢群體將持續減少,社屋需求應越來越少,而非越來越大,“政府不能夠預計將來所有老人家都住社屋!”
何潤生一直對“社屋為主、經屋為輔”的政策取向有保留,認為樓價高企、經濟預期向好下,指望樓價大跌不切實際,是以佔社會大多數的夾心階層及年輕人對經屋的需求將更凸顯,必有增無減。“策略”沒有重點討論經屋發展是不負責任的做法,硬把夾心階層、年輕人排除出公屋外,成為失敗房策的孤兒,叫人遺憾。憂心年輕人為供樓過分求穩,扼殺外闖、創業、追求理想的勇氣及參與社會的活力,對經濟社會多元發展極為不利。
以量制價一廂情願
“策略”列舉了很多數字,如預計澳門將有十萬潛在單位供應等,何潤生稱,當局期望“以量制價”,以潛在單位數量嚇私樓炒家、調整市場,惜數字籠統,做法一廂情願,過分樂觀。相反,必須要有完備的經屋規劃、比例,才能向市場傳達政府的決心及明確信息,才可解決夾心階層的住屋問題及調整發了瘋的樓市,警告模糊的數據只會叫炒家無後顧之憂。
針對上述情況,何潤生提出四大建議,包括:一、明確公屋、私數等比例及經屋定位;二、回歸現實、以史為鑑、結合實際,檢討“社屋為主、經屋為輔”取向;三、重啟公屋申請,切實評估需求,讓居民安心,當局能及時供應;四、延長特別印花稅期限,由現時的兩年延長至三或五年,另推限購、限對象等措施,以遏炒風、減泡沫。
本報記者 甄慶悅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